党建引领聚合力 实干笃行提质效——全市社会工作综述_新闻中心_爱赢_体育

首页 > 新闻中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 实干笃行提质效——全市社会工作综述 2025-03-01 11:19:41新闻中心

  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自2024年5月挂牌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全方面实施“六一战略”,强化党建引领,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全市社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实干为笔绘就社会工作新画卷。

  “收获很大,深受启发。”2024年,我市组织并且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安徽省“社科名家大巡讲”走进亳州市“两企三新”领域。听了宣讲后,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会超说,将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近年来,新兴领域蒸蒸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坚持全面统筹,把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慢慢地加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推进“两企三新”党建提质增效。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组织强“新”。率先在全省成立市“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指导中心,着眼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深做实“两个覆盖”,2024年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60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3个,群团组织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坚持固本强基,推动政治立“新”。面向“两企三新”领域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累计宣讲900余场次、覆盖1.98万人次;组织“两企三新”领域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922场次,开展警示教育1785场次。

  坚持关心关爱,推动服务凝“新”。率先在全省推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十个一”行动,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300余个,开展劳动维权等技能培训228场次,覆盖2700余人次,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7246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住房保障。

  深化“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党建品牌创建。常态化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建立党建“益企”帮办服务站20个,走访职工群众8万余人次,分类制定惠企政策89条,落实政策奖补160余项,融资1.5亿元,解决用水、用电、招工、融资等问题1900余个。

  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理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业管理部门对应关系,开展违规收费等专项整治,印发行业协会党建重点工作及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机制。

  我市成功入选全省首批5个党建强企惠企工作试点市之一,并在全省园区非公党建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亳州党务“红领”领办“两企三新”党建项目入选安徽社会工作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全省园区非公党建调研评估中,谯城区、亳州高新区被评为“好”的等次。

  “家里用的牙膏、烧水壶,闺女骑的儿童车,都是我在‘积分超市’换的。”家住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的邵国强说,社区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孝老助小、邻里互助等活动,“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引导大家自觉参与基层治理。

  “积分超市”只是一个缩影。我市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构建党委统揽、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的基层治理格局,持续激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推行社区治理“六微工作法”,相关经验做法被安徽日报推介。全市涌现出“上善若水”调解法、“老书记工作室”“小马扎议事会”“暖心走访”等一批基层治理生动实践,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准不断提升。推广运用积分制管理,探索信用商超、公交出行、文化旅游等积分礼遇场景,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安徽日报以“小积分”撬动基层“大治理”为题报道我市积分制相关做法。

  推动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建立清单式推进机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1460项,推动小切口解决小区治理、民生服务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委书记领办的“深化‘一镇一站’基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设”项目,获国家消防救援局全国推广,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案例。

  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明显问题。制发市级任务清单,明确7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实行联络员制度,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展村(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专项整治工作,累计清理不应由村(社区)承担或协助开展的工作事项100项、标识标牌1010块、证明事项109项,清理违规从社区借调人员35人,建立村(社区)负担常态化监测联系点10个,动态掌握村级事项准入等工作情况。

  开展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率先在全省建立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专题会议、统计调度、督导通报、舆论引导4项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发布关于“高额彩礼 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确定彩礼和婚庆喜事倡导性标准,将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和积分制管理。

  持续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2024年以来,累计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493人,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为社区工作者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构建“市级示范、区级重点、乡镇(街道)全员”三级培训体系,市县两级共开展培训16次,培训社区工作者3014人次。

  志愿者化身贴心管家,为居民更换灯泡、清洗地毯、修理两轮电动车;专业师傅带着设备上门服务,免费磨刀、磨剪子、修补鞋子;专业医护团队开展健康义诊……随着“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的深入人心,类似的志愿服务场景不断涌现,慢慢的变多的居民志愿者加入其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我市社会工作部门聚力社会建设,聚焦百姓民生,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创新打造“志在药都·‘亳’爱同行”志愿服务品牌。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推出“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2.5万余个,设置志愿服务站点2800余个,拥有注册志愿者92.9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404支,累计服务时长超过707万小时,有关经验做法被安徽日报等媒体推介。

  健全志愿服务模式。创新实践“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三单”服务模式,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2510个,220家机关事业单位、269家志愿服务组织、3621名社会志愿者主动接单,完成志愿服务2.6万场次,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3006个。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组建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55支,为132人次开展送医上门、代购跑腿等志愿服务,为639人次提供爱心送考、免费出行、应急救援服务。

  开展“12+N”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每月一主题,分时分众分类谋划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唱响志愿服务“四季歌”。现有志愿服务队伍3402支,志愿服务时长达704万小时,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

  全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培训班在我市举办。全省2024年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我市入选4个,数量居全省第1位。

  “@网格员,我家楼道灯不亮了!”“收到,马上联系维修!”在谯城区,每个网格微信群都是24小时在线的“民生热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咨询政策,网格员实时回应、全程跟进。

  社会工作面向广大群众,我市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把社会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扎实做好人民信访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如我在访、如看家信”的情怀做好信访工作,着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大力化解信访积案,积极推动信访工作更好融入党的社会工作大局、更好地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探索形成以公开市县乡三级负责同志手机号码为主体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2024年,16位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累计接听来电并交办群众和企业反映事项9921件,去重后8334件,已办结8278件,办结率、满意率分别为99.3%、97.7%,有力推动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妥善解决。

  提升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规范化水平。及时推广转化优秀建议,线上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平台,线下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点,组织并且开展小区治理“金点子”“我为亳州社会工作提建议”等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推动群众提出的优秀建议转化。

  在省委社会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杜延安围绕“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联动化解疑难问题”为主题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新的一年,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继续坚持政治建设,聚焦重点工作,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建,深入实施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行动,持续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协商议事体系和志愿服务体系,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亳州社会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