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七月,党旗飘扬。6月28日上午,隰县庆祝中国成立103周年暨全县“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隰州大剧院举行,庆祝我们伟大的党成立103周年,表彰全县65名优秀员、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4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激励和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干劲、更加务实的作风,爱隰县、拼发展、赢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隰县。隰县县委书记李俊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县委副书记、县长梁少杰等出席。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上播放了《隰县“四强”党支部创建纪实》专题片,生动再现了过去一年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围绕“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扎实开展“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全方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奋斗历程。受表彰的10位优秀党务工作者、20名优秀员、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大会在《我们走在大路上》大合唱中圆满结束。
会议指出,近两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县委提出的“3545”发展的策略,锚定“三大目标”不动摇,牢记初心,勇担使命,推动隰县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以新实践回答了时代课题,以新成效交出了优异答卷,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生动体现了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党的干部拼搏奉献、锐意创新、奋勇争先的时代风采,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会议强调,建设更美好的隰县,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当好团结群众的动员者、党的政策的“传声筒”、基层治理的坚强引领者,推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进步。每一名党员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确保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要在践行为民宗旨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要在履职尽责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梨果示范县、生态康养地、区域中心城的建设中,直面各种困难挑战,向最好的学、与最强的比、跟最快的赛,努力为隰县寻找更多项目资源和发展机遇,做到心中有“爱”,行之有“拼”,业有所“赢”;要在廉洁奉公上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保持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个人享受,守纪律、讲规矩,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会议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两优一先”为榜样,见贤思齐、奋发有为,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刘磊)
近年来,隰县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以“三抓三强”工作举措推进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提质提效。
抓队伍建设强核心。做好年初谋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年初组织召开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对全年帮扶工作细致研究、认真谋划,着重关注巩固脱贫成果、强化就业帮扶、推动整改落实等方面工作。充实驻村队伍,工作实际,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党委(党组)研究、综合比选的方式,确定驻村干部初步人选352名,选派驻村干部235名,择优选定35名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确保领导有力、队伍稳定。
抓学习培训强能力。注重集中培训,举办驻村干部帮扶能力提升培训班,围绕基层党建、帮扶政策、收入测算、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开展全覆盖培训,去年以来先后开展县级集中培训5次。实行以老带新,设置两个月的过渡期,充分的发挥“老乡镇”、老队员、老支书的经验优势,带领新任驻村干部开展“认门、进门、串门”走访活动,做到村情户情、政策规定、发展规划、社情民意、明显问题“五个必知”,走访察觉缺陷79个,收集群众意见102条,提供服务事项63个。
抓督导激励强担当。加强督导检查,组建由县政协副主席任组长的督查专班,抽调8名骨干力量担任组员,累计暗访督查53次,下发督查通报8期,抽查驻村干部1500余人次。强化服务保障,定期足额拨付驻村干部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去年下拨38.2万元配备取暖设备,按每人500元标准全部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落实激励政策,2021年以来,3人获得市级表彰,12人获得县级表彰,8名优秀驻村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有效提振了担当实干精气神。(刘静)
近年来,隰县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驱动、组织带动、资金撬动、村企联动,走出一条符合隰县实际、地域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政策驱动。制定出台《隰县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三年行动方案》,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目标为主线,以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为主攻方向,明确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达90%以上,90%以上的村经营性收入明显提高的目标任务,压实15个单位部门工作责任,提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7条措施,为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组织带动。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或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67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成员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325名党员致富能手与普通农户结对帮带,在政策宣传、项目领办、土地流转等方面作表率。
资金撬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吸收社会资金,撬动和引导支农、乡村振兴、产业等各类项目资金向农村集聚。2023年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1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67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10—30万元的村20个,30—50万元的村34个,50万元以上的村13个。
村企联动。采取“五联”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入市,依托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规上企业,村集体以土地、资产、设备等入股,实现规避风险、效益最优、互利共赢。城南乡上友村与山西仁道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实施了玉露香秋梨膏加工项目,企业在每年给村集体保底收入的基础上,以净利润5%对集体分红,村集体年均增收达到6万元。加强与市级集团公司对接,打通农村特色产品上行渠道,市级集团公司采取认缴的形式,在梨果配套附属产品项目中占股10%。项目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市级集团公司提供市场信息、帮助拓宽销路、享受收益分红,实现从“小循环”向“大供给”转变。(刘彦含)
近年来,隰县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巧用阵地、充实力量、拓展服务等措施,有效提升物业服务与小区治理水平。
巧用阵地,打造“幸福驿站”。盘活社区闲置资源,依托小区配套用房、物业服务中心、公共用房、闲置空间等,采取新建、联建、改建等方式,按照“有党旗、有牌子、有桌椅、有制度、有版面、有档案”的“六有”建设标准,挂牌成立10个党群服务站。聚焦社区实际的需求,把小区小公园、观赏亭、休憩长廊打造成“居民议事亭”、民俗活动平台等,为居民提供学习交流、娱乐休闲、健康监测等多元服务。同时,在社区物业公共区域设立信息共享栏,分类设置家政服务、新旧物置换、招工就业、小广告等橱窗,为居民群众提供便利,实现信息共享,既保持了小区干净整洁、安全和谐的环境,也有效推进了和谐幸福邻里建设。
充实力量,构建“共治格局”。充实基层治理力量,以社区党组织为主、物业公司为辅,做好业主委员会筹建、换届的政治把关工作,公开选举产生30个业主委员会、43个小区党支部,负责协调社区、小区、物业各项事务。采取“党委牵头、社区共驻共建成员单位协助、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的方式,摸排物业数量、公司规模、人员组成、服务小区数量等基础信息,先后召开物业职工、业主委员会成员专题培训会4次,组织社区干部与物业骨干联合包联重点、复杂小区,确保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创新推行“一听三议三公开”机制,拓宽居民诉求渠道,让小区事务由小区居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先后商议解决小区噪音扰民、车辆乱停、下水道堵塞等民生问题300余件,有效把矛盾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拓展服务,提升“暖心温度”。建立“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模式,按照“一栋楼一微信群”的标准,由社区与物业企业联合组建楼栋微信群,为每个群配备1名社区专属网格员、1名物业管理人员,全天候地为居民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和“线下”送货上门、水电费代缴、快递代收等实体服务,实现服务不打烊。聚焦品质社区、品质小区、品质环境建设,先后组织社区共驻共建成员单位在职党员干部350余人下沉一线,与“红管家”、党员中心户、物业公司成员混编分组认领包联楼栋、帮联困难居民家庭等任务,利用节假日开展“我为业主做实事”活动,由物业公司统一在物业阵地为业主免费磨菜刀、理发、清洗地垫及地毯等80余次,共同举办“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欢庆活动110余场次,惠及小区居民2万余人,让小区服务更贴心、基层治理增添实效。 (吕知霞)
近年来,隰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努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推动社区服务无处不在、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采取新建、联建、改建等方式,在社区设置6个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耳朵回音吧”、回廊议事亭等。依托网格搭建“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组织网络,发动社区工作者包格联户,带动150个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周边群众,通过“迈开腿、张开嘴、敲开门、打开心”收集民情民需280余条,每月不定时进行“碰头说事”,一件件梳理成“待办清单”,社区能办的抓紧办、社区办不了的积极向上反映,为销号群众反映问题找准了靶子,提升了诉求办理效率。
小平台办理大实事。提升社区党群服务驿站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有求必应的“便民服务圈”。为挂牌的10个党群服务站设立便民服务角,配套手电、雨伞等20余种物资,让群众“走两步”就能享受方便快捷服务。经社区摸底、征询群众意见,从辖区及周边家政、超市、水电维修、药店、餐饮等服务企业中,严格筛选一批服务好、口碑好的商家,通过微信群、便民服务信息栏等向群众公布,居民按需对接,只需一个电话,“十分钟”内就可享受上门服务。同时,在社区党总支牵头下,与驻区单位、学校和社会组织通过联席会议共商、需求清单共领、重大活动共办,累计为群众办理暖心实事500余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聚焦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老年人生活保障、幼儿托育等方面问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设立社区餐厅,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开展定点、定时用餐服务;建立娃娃托育中心、五点半课堂,开辟阅览室、科普角等功能区,每月邀请公安等单位开展禁毒、交通安全等公益宣传;组织社区小学教师、青年志愿者、辖区社会组织等,开设课后作业辅导、科普知识宣传、书法声乐培训、甜甜姐姐讲故事等4类“主题课堂”,服务居民群众2万余人次,让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吕知霞)
去年以来,隰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落实“三项行动”为重点,在基层治理、产业高质量发展、队伍建设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治理提效,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举办3期专题培训,充实有资质的执法人员19名。精准界定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和“五包三联”责任体系,全部通过了软弱涣散整顿验收。做实驻村帮扶工作,改建紫川街易地移民小区党群服务驿站,为67个村、6个社区、5个安置点精准选派78名、工作队员157名,制定了《隰县驻村帮扶干部考核奖惩办法》,推动“三个捆绑”责任有效落实,得到市级肯定和全面推广。制定了《隰县招聘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细则》,构建“四位一体”帮带机制,采取“三个一批”措施推动担任村级报账员。
坚持市场牵引,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推行“一主三链五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压实15个单位部门工作责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7条措施,在补链、延链、强链上持续发力,采取联村、联企、联社、联户、联市“五联”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入市,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各级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去年,投入财政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建成1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长9.3%,67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上的占比68%,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的步伐不断加快。
加大跟踪问效,开展基层党组织考核考评行动。全面实施村党组织指数化考核机制,按照“全覆盖、小切口”的原则,构建村党组织“7+2”日常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评比”工作机制,季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进行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季度考核结果为“一般或差”的,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谈话提醒。同时把村党组织指数化考评与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一体推进,围绕村党组织书记承担职责及年度重点工作,制定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指标及细则,采取量化评分、组织评价、群众评议等方式开展。截至目前,被评为三星级5人、二星级18人,全部落实了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奖励,有效激发干事动力。(刘磊)
去年以来,隰县主动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管理新需求,采取集中训、行业训、实践训“三类培训”形式,慢慢地加强干部政治、业务、实战“三种能力”,推动干部教育走深走实。
抓好集中轮训,增强干部政治能力。坚持把理想信念和政绩观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必修课,重点围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培训内容,精细制定干部教育年度培训计划,强化“一把手”政治能力和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政治训练。并针对科级干部、基层干部、年轻干部等不一样干部群体需求,科学制定培训课程,合理的安排培训班次,分期分批开展集中轮训,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先后举办科级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班3期、中青班暨科级干部读书班1期、农村(社区)“两委”班子领头雁培训等主体班6期,培训干部1300余人次。
抓好行业培训,增强干部业务能力。坚持把干部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瞄准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和经验盲区,制定干部教育行业培训职责清单、需求清单、培训清单,健全完善培训申报、部门领办、组织部门督办培训机制,从严审批管理行业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学员选调等事项,确保行业培训更精准高效、更加贴合实际。去年以来,举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等行业培训89期,培训行业干部853人次,达到了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相关知识、提升专业能力的预期效果。
抓好实践培训,增强干部实战能力。坚持实践磨砺、实战练兵,在原有封闭式教学模式基础上,把干部教育培训搬到发展一线,设置实践课堂。运用情景再现方式,模拟开设了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援、火灾扑救、梨果花防冻、果树修剪等贴合实际、贴近民情的实践培训课程,相继选派245名干部到成都、浙江、云南等地区参加实践学习,让干部在实践培训中接触基层实际、锤炼干事本领、提升实战能力。(刘佳佳)
近年来,隰县紧紧围绕“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的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为县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强人才保障。
聚焦政策赋能,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围绕乡村人才的评价、培育、引进、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隰县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从创新引才机制办法、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育、人才成长平台优化等方面入手,起草了《隰县关于逐步优化创新生态加快人才汇聚若干措施(试行)》,加强完善了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给予人才生活补贴、创业扶持、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截至目前,已发放就业补助资金310余万元,发放各类技能人才补贴3000余万元。
聚焦平台势能,强化人才储备培养。依托县校合作平台,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在坚持党建领航、科技领跑、人才领事、合作领战的基础上,引入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杨凯及其科研团队,慢慢地增加梨果研发技术攻关,推动梨果产业提质增效;发挥好人才工作基地作用,新建新媒体运营人才工作基地,常态化开展电商培训、创新创业辅导,同时发挥好农村草编工艺实训人才工作基地作用,在中桑峨村、寨子村开展培训50余期。
聚焦服务效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县委联系专家制度,定时定期开展慰问活动,积极回应人才关切,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隰县创新创业基地,设置创客工作室及专家人才工作室,充分的发挥专家人才辐射引领作用,通过项目实践、传承帮带,推动专业技能与人才培育相融并促;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从住房、交通、医疗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增强人才“黏性”,最大限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白慧)
近年来,隰县积极推行农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通过精准开展初评、抓实年底考核、定期指数考核,激励村级“带头人”队伍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突出实绩,精准开展初评。制定《隰县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细则(试行)》,以年度考核结果和干部任职年限作为主要是根据,初次评定在任职满1年后开展,当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定为二星级;“合格”等次的,定为一星级;“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次的,不定星级。担任“两委”主干满10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增加1个星级;担任“两委”主干满20年以上、工作实绩突出的,再增加1个星级,增星最多不超过2个星级。截至2023年底,累计三星级5人,二星级18人。
细化量化,抓实年底考核。围绕村党组织书记承担职责及年度重点工作,制定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指标及细则。考核指标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10类27项指标,采取量化评分、组织评价、群众评议等方式来进行,总分为100分,其中量化评分占60%、组织评价占20%、群众评议占20%。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已全部完成,评为“优秀”的7人,占比10%;评为“合格”的55人,占比82%;评为“基本合格”的5人,占比8%。
指数考核,推动常态长效。建立村党组织指数化考核机制,构建“7+2”日常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评比”工作机制,每季度末乡镇召开专题会议,公布季度指数结果,通报排名情况。季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进行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季度考核结果为“一般或差”的,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谈话提醒;连续两个季度考核结果为“一般或差”的,责令村党组织书记作出书面检查,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连续三个季度考核结果为“一般或差”的,将村党组织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对村党组织书记停职或免职。(刘彦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