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23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陈佳凤)“近年来,西安市举全市之力开展为期5年的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逐步优化完善了西安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10月23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顾金龙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进行解读。
为进一步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有效性与精准性,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减少对公众、公司制作生活的影响。西安市结合实际与相关法律和法规,对2020年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修改后预案主要围绕1个目标,明确2种预警发布程序,调整3个等级的预警分级标准,优化4个领域管控。
“1个目标”是指,通过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现西安市到2025年重污染天数不超过5天,2027年重污染天数不超过4天,全市重污染天数逐年递减的目标任务;“2种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程序”指市级预警和上级区域预警。“3个等级的预警分级标准”是指,原预案有两个预警分级指标,即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细颗粒物(PM2.5)浓度;修改后,只有空气质量指数(AQI)。预警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4个领域管控”是指,在公共生活领域、工业生产领域、道路运输领域、城市面源领域加强相关举措。
发布会现场,顾金龙表示,西安生态环境局将通过四个举措抓好预案的落实工作。提升预测预报能力。持续完善预测预报模型、环境空气质量模拟等软硬件设施,配备专职预报、评估人员,逐步的提升预报预警精度,并提前48小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数据库,实现各级信息共享,逐步的提升总结评估工作质量。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主管部门科学制定本领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实施方案,做好政策指导。指导各涉气企业认真核算应急减排基数,精准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制作“一厂一策”公示牌。根据不同预警级别明确施工作业、保洁作业的应急响应措施,做好分类管控。
优化指挥调度机制。实施常态化、精准化、扁平化的指挥调度,加快响应速度,确保数据有人盯、报警有人管。明确查处和反馈时限,提升快速察觉缺陷、一线处理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把污染指数降到最低。
督促减排措施落实。应急响应期间,加大督导力度,将工地扬尘、道路保洁、渣土运输、重点涉气企业等作为监管重点,依靠用电监控、在线监测等智慧监管手段,监督、检查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用好警示、通报、约谈、处罚、信用惩戒等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据介绍,本预案适用于西安市行政区域内,预测有几率发生重污染天气时的预警及应急响应,对不同污染物造成的重污染天气,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
10月23日,西安市政府举行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解读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