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从未有过先例!1800m²的国宝级文物建筑竟被一个美国人整活了:文化传承不分国界
在大理,他实现了他毕生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民间的外交官”。他也被当地居民亲切的称呼为“林村长”。
2008年林登夫妇带着两个儿子从美国搬来,在大理喜洲镇租下这座民国年间的老庭院。
林登说:“中国让我有了另一种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中国,我可能跟少时的伙伴一样,做一份蓝领的工作,永远都不可能离开美国。”
他至今还会遗憾,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并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父亲是文盲,母亲仅仅高中毕业。父母对他的教育不是很支持,于是他从一所社区大学毕业后,开了家地毯清洗公司,每天接点擦地毯的零活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中国朋友为林登申请到北京语言大学的留学机会。
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想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愿望,毕业后作为旅行者的林登离开中国若干年又再次来到中国。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林登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却有更多颇有价值的文化被“冷落”了。那些曾经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与传统被搁置在一旁,更多的人去追求金钱名誉。
入驻大理之前,林登带着家人去了福建的土楼、广东的碉楼、安徽的歙县......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最终在大理喜洲找到了心之所向。
当时在喜洲商帮里做学徒的杨品相,聪明能干,深受赏识,在丽江升为总管,之后他邀约了兄弟开办了光明号,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杨品相对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赚了钱之后就盖了这所1800m²的宅子。而后为了保护这所宅子,它又被政府所接管,作为国宝级文物建筑而搁置。
于是他找到了当地政府,政府一开始并不支持他租赁杨品相府,毕竟文物建筑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能够接管的,更可况还是一个的外国人。
两年时间里,在与当地政府以及文化部门进行不断谈判沟通后,林登夫妇说服他们有能力对该院落进行保护并妥善修复,最终他们的努力和真诚终于换来了当地政府的信任与支持。
多年的梦想通过他们不断的努力最终于2008年以一个喜林苑呈现在世人面前,并真正的开始了他们的文化之旅。
在经过林登保护和修缮后的老宅子杨品相府仍保留了鲜明的白族传统建筑风格,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宅原貌。
他说“我们的设施肯定模仿不了五星级酒店,我们主要是想怎么用原来的、现有的一些古董、家具,怎么把它重新活起。”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停留的旅客更好的融入。
他说道,“我们选在喜洲,就是因为原来大的旅游市场在大理古城,喜洲就会以它原来的文化、原来的灵魂出现,更重要是原来的村民还在。”
“我们现在大概每个星期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我们在想怎么把村民村子融入这个大活动中,我们一直在提醒我们村民,这些外国人或者外地人来到大理就是为了来了解他们。”
在他的努力下,民族和文化的界限被打破,更多的人融入其中。他被当地村民接受,受到村民的爱戴,成为了“林村长”。
同时,他也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并想代代传承,“我就觉得我们外地人首先要尊重大理的文化,如果我们没有尊重大理原来的白族文化,我们怎么把这些文化价值传给下一代人。”
慢慢的变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带着家人和孩子来到大理,来到喜林苑,来认识中国,认识大理,这个迷人的地方。
这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建筑,这些承载着老一辈的文化,在这大时代的洪流中正逐渐消散,我们总应该有人站出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可能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去选择这样的生活,任何一个人都有属于自身个人的执念和不舍得。
但我们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去大理,路过喜洲,停下来看看,去喜林院苑住上一住,去和当地人聊聊,去偶遇这受村民爱戴的 “林村长”...
愿疫情早点结束,更多人有机会去走进大理,踏进喜林苑,感受喜洲柔和的风...